0371-57123510
contact@kejianyi.cn

为什么SCI论文没有中文论文?

随着科学研究日益国际化,中国学者纷纷选择将自己的论文在外刊发表。作为专业领域内全球最先进学术研究水平的代表,SCI论文的发表也自然成为了许多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

然而,SCI论文需要使用英语进行撰写,这无疑为母语非英语的中国学者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 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英语论文的润色与打磨 

  • 限制科研成果在中文世界的传播

有些人甚至认为发表英语SCI论文的弊大于利。那么,我们究竟为何仍然需要发表以英语撰写而成的SCI论文呢?

有利于学术交流与合作

SCI使用英文的原因,与近代科学体系的建立和话语权都在西方有一定关系,比如世界上各学科的顶刊和顶级出版社几乎全部都在欧美。

然而更大一方面,是因为英语是目前的全球通用语言。虽然中文的使用人口数量很大,但是英文仍然是这个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文化的交流、碰撞日益加强,英语则在其中担任了世界语言的角色。

除非现在能马上改变世界格局,让中文成为通用语言,否则,全员发表中文期刊、闭门造车,非但不利于中国科研的国际化,无法将自己的优秀研究成果呈现给全世界,与别国进行学术交流。而且还会影响我们目前的科研水平发展。

由于我们在自然科学方面起步相对晚、底子薄,目前还有很多需要向国外学者学习和交流的地方。为了提高中国的科研实力,我们现阶段还需要积极主动地阅读别人的文章,吸收别人的科研成果。

随着中国学术实力的增强,即便未来成为了全球自然科学的引领者,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也十分必要。毕竟广泛的国际化交流是科学发展进步的关键。

有利于知识传播

有人提出

“中国学者热衷发表英文论文,实际上也限制了国内读者对论文的理解和阅读,因为大部分人很难顺利利用英语进行阅读,还有很多人也没有机会去接触国外的期刊。”

回应这个问题,最重要是要弄清楚学术期刊到底谁需要认真看。

客观来看,能够自如阅读英文期刊的人数,在总人口里确实是少数。然而,大众往往不会通过学术期刊来接触科学知识,否则“科普”这个概念和行为就不会诞生了。实际上,学术期刊面向的是全球科研人员和学者,绝大部分的目标受众并不是普通人。哪怕世界上所有的论文都由中文撰写,普通大众也不会去主动阅读学术期刊,这是知识传播路径的规律,跟语言没有关系。

而真正需要接触学术期刊的其实是中国的学者们,这个群体的英文水平并没有差到“大部分很难顺利利用英语进行阅读”的程度。

事实上,很多时候你觉得一篇英文文献难读,一方面是语言导致的畏难情绪作祟,另一方面是文章内容本身就有阅读门槛。真正的语言障碍反而不是最大的问题,一个普通的英语母语的人并不能轻松读懂一篇《自然》的文章,一个中文母语的人同样也不能轻松读懂学术论文。如果想清楚了这个逻辑,你就不会认为用英语写论文会限制知识在中文世界的传播了。基于目前全球顶尖学术期刊多为使用英语的欧美期刊的现状,发表使用英语撰写的SCI论文,只是为了学术交流更加顺畅。

同样由于英语的通用性优势,中国学者使用英语,反而能够加快观点和知识在全世界的传播,而不是阻碍了它。

综上所述,发表以英语撰写而成的SCI论文还是十分必要的。不得不承认,使用英语写作对中国科研人提出了额外的语言要求,不过还远远不到严重影响科研精力的地步。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费精力

一开始阅读英文期刊确实很难,但是硬着头皮用字典啃下来十几篇之后,会发现本学科的专业词汇、语汇,甚至是论文结构都大同小异,整体呈现越来越轻松的趋势。何况,现如今翻译软件都有AI辅助,机器翻译的准确性(非可读性)已经完全能够覆盖绝大多数情境了。

相较于输入端,输出端的写作,的确需要花费更多精力。但它其实跟阅读一样,都是万事开头难,写多了就变得轻车熟路。

如果实在不愿意在英语写作上花费精力,也完全可以使用翻译服务、润色服务解决语言问题,从而腾出时间做科研。这种科研作者协助服务在全球科研界都非常成熟和常见,国际期刊也鼓励非英语母语作者使用专业服务、以减轻出版社编辑的审稿工作难度。

现实中,很多中国科研人错误的认为:

优秀的科研人不但要学术搞得好而且还要英文好。往往这种思想限制了他们走向国际,因为语言能力不行而放弃投稿SCI期刊,将话语权拱手让人。

总体而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刻意强调用什么语言发表论文,意义并不大。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同时精进自己的写作能力(跟语言无关),更好地呈现出自己的科研成果。至于语言问题,可以交给专业的人去处理。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提升科研影响力,提升中国科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