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做科研的小伙伴在投稿时都曾经历过焦虑与期待并存的日子。好不容易等来了审稿结果,却收到了一封“Reject and Resubmit”的回复,心情立刻跌入谷底。到底“Reject and Resubmit”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意味着文章被彻底否定了呢?其实不然!
什么是“Reject and Resubmit”?
"Reject and Resubmit"并不是简单的拒稿,编辑和审稿人认为文章中存在某些重大问题,可能是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或理论解释等方面的不足,但他们也看到了文章的潜力。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充分的修改和完善,文章还是有可能被重新评审并最终被接受。
为何"Reject and Resubmit"值得重新尝试?
审稿人给了你改进的机会:相较于直接拒稿,"Reject and Resubmit"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文章并非毫无希望。编辑和审稿人认为你的研究方向或方法有意义,但需要进一步完善。他们会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这些意见往往是提升文章质量的宝贵资源。
提升文章质量的契机:学术写作是一场不断打磨的过程。通过认真回应审稿意见,你不仅可以完善研究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还能提高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正因为有了这一轮修改,最终被接受的文章可能比原稿更为优秀。
重投成功率较高:如果按照审稿人的建议进行了全面的修改,重新提交后的成功率会比重新向其他期刊投稿高得多。编辑和审稿人已经熟悉你的文章,在得到有效改进后,他们往往会给予较高的接受几率。
如何应对"Reject and Resubmit"?
不要气馁,冷静分析审稿意见:收到“Reject and Resubmit”后,第一反应可能是失落甚至沮丧,但这是非常正常的。重要的是要冷静下来,仔细阅读审稿意见,理解哪些部分需要改进。
逐条回应审稿人的问题:审稿意见中通常会包含对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或理论解释的具体批评与建议。逐条记录每个问题,并在修改稿中认真回应。可以在修改说明中详细解释你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文章修改之后可重新提交。
再次投稿时,编辑会将其视为全新的稿件处理,而不是简单的返修稿。因此,文章会重新经历审稿过程,且新一轮的审稿人可能与之前的不同。由于按新稿件处理,再次被拒的风险依然存在,不过这主要取决于你的修改态度和实际改进的效果。审稿人也是人,认真对待审稿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是否能回应上一轮审稿人提出的大多数问题。
除非你觉得审稿人的评价确实没有依据,否则不应轻易放弃这次机会。虽然“Reject and Resubmit”并非最佳结果,但它至少表明文章还有机会,而没有直接被拒。因此,抓住这个机会,积极修改,仍有望提升文章被接受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