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领域,中科院分区表及预警名单犹如风向标,一直是各位科研学者们密切关注的重要信息。毕竟,这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评估、项目申报、职称晋升等诸多关键环节。
最近这段时间,大量科研小伙伴们焦急地询问小编:2025年的中科院分区表究竟何时发布?预警名单又会在什么时候揭晓?面对这些满含期待的问询,小编也颇感无奈,其实我和大家一样,也在满心期待地等待确切消息。
每日都在关注相关动态,只为能在第一时间获取资讯,第一时间分享给翘首以盼的科研宝子们。
不过,有热心网友出于对学术期刊最新信息的关切,特意给期刊分区表团队发送了邮件,询问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的公布时间。很快,该网友便收到了期刊分区表团队的回复。
如所附的回复图片清晰显示:已确定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及预警名单预计在2月末,最迟2月28号正式对外公布!这一消息无疑将为广大科研人员、高校师生等相关群体的学术工作安排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分区表的主要变化
2025年中科院分区的主要变化,需要我们注意:
1.期刊范围扩大:新增ESCI期刊
覆盖范围:首次将ESCI(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期刊纳入分区体系,与SCIE、SSCI、AHCI并列,覆盖期刊总数达 21,973本。
影响:ESCI期刊多为新刊或潜力期刊,可能成为部分科研人员投稿的“新选择”,但需注意其学术影响力仍待观察。
2.学科分类优化
大类学科增至21个:
原“人文科学”拆分为 哲学、历史、文学 三个独立大类;
“法学”更名为 “社会学”,涵盖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研究。
学科动态调整:
基于期刊主题分布和引用关系,优化交叉学科划分(如生态学、遥感等更强调应用场景),减少传统学科分类的局限性。
3.分区规则调整
三年平均影响因子:延续以3年平均IF为基准的分区方式,但优化了期刊超越指数算法,减少冷门学科因引用量低导致的排名偏差。
预警名单逻辑:可能更关注期刊的学术诚信风险(如撤稿率、自引率异常),而非单纯分区高低。
若网传2月28日的发布时间属实,2025年分区表和预警名单将是近年来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尤其是ESCI期刊的纳入和学科分类优化可能对科研评价体系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