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57123510
contact@kejianyi.cn

二本院校开110万安家费,是饼还是井?

近期,浙江某所二本院校为招揽人才,向博士开出了高达110万元的安家费,此举迅速引发社会热议。

该校宣称,安家费总额为110万元,其中90万元为直接安家费用,20万元为购房补贴,看似极为丰厚。

然而,深入剖析招聘公告后不难发现,这“天价”安家费背后,实则暗藏诸多“玄机”。

安家费并非一次性发放,而是分阶段支付,首期仅发放30万元,后续款项需根据考核结果逐步兑现,若未能完成考核任务,则可能面临后续款项无法领取的风险。

考核任务异常艰巨,要求博士在4年内发表顶级期刊论文、获得重大科研项目等,这些目标的实现难度极大。

若博士未能顺利完成考核,不仅后续的80万元安家费可能化为泡影,就连已领取的30万元也可能面临追回的风险。

有网友戏言,这考核标准简直苛刻至极,若再添加一条“4年内获得诺贝尔奖”,完成难度也相差无几。

实际上,对于真正的顶尖人才而言,110万元的安家费或许并不具备太大的吸引力。这笔资金更像是该校为吸引初级博士而量身定制的“诱饵”。该校的真实意图,或许是通过这些博士的才华与努力,为学校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与资源,进而推动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然而,不少博士在入职后才发现,自己实际上已“落入陷阱”。

《大河报》曾报道过两起类似案例:

西南地区某普通高校教师王某,在入职时被承诺安家费为100万元,但实际签订合同时却被告知仅有50万元,且领取时还需排队等候。

南方某双一流高校青年教师陈某,入职时被告知安家费为80万元,但需分十年领取,若在十年内离职,则需全额返还已领取的安家费。据陈某透露,她每月工资到手仅2750元,工作两年后选择离职,最终“净赚”仅8万元。

近年来,高校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入职门槛不断提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尽管如此,我们仍需保持理性与乐观的心态,不要仅仅局限于眼前的薪资报酬,更要关注个人的长远发展与职业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