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11 月 13 日,Web of Science 运营方科睿唯安(Clarivate)宣布,将不再赋予中科院一区期刊 eLife 影响因子。不过,该期刊的部分论文仍然会被 Web of Science 收录。
上个月eLife 被标记为“On Hold”
原因是该期刊采用的新型出版模式与科睿唯安认同的同行评审验证不符。
毕竟,eLife 期刊始终稳居中科院分区 1 区宝座,自引率在 2023 年更是低至 1.56%,发文量也不大,并且eLife 在领域内久负盛名,当初甚至被很多人认为仅次于 CNS,与 PNAS 齐名。
没想到这个以其高标准和开放获取政策而闻名,曾经引领开放科学潮流的期刊,如今被「On Hold」。
eLife硬核回复,正面回应不接受该结果
eLife的这一尝试挑战了以影响因子为核心的学术评价体系。影响因子作为衡量期刊学术质量与影响力的指标,长期以来备受争议。
eLife 在回应中直指 WoS 这个决定是「 扼杀了展示如何使用开放科学原则改进出版和同行评审的尝试」。WoS 的期刊影响因子一直以来是期刊质量的制定者和几乎唯一指标,但 eLife 在文中明确否定了影响因子:「作为《研究评估宣言》的长期签署者,我们从未支持过影响因子,也从未想要过」。仅凭发表本身不足以作为衡量有效性的信号和指标。期刊名称或其影响因子几乎不能说明任何一篇研究文章的质量。相反我们创建了一个模型,可以审查、评估和直接参与研究,而无需代用指标。
eLife 的遭遇是学术出版领域变革与传统评价体系冲突的一个缩影。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学术评价不应被单一指标所束缚,需要建立更加多元、科学且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评价机制。
对于 eLife 而言,它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其后续发展将为整个学术界带来更多关于学术出版和评价改革的思考。无论是期刊自身、科研人员还是相关评价机构,都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学术生态,探索如何在保障学术质量的同时,鼓励创新与开放科学的发展,让学术研究回归其本质,真正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与进步。
如果您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哦!
让科研文稿,检索更高效
更多期刊信息,欢迎随时咨询科检检易编辑



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