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57123510
contact@kejianyi.cn

Nature曝光:36本正规期刊遭“合法改造”为掠夺性期刊,学术出版陷信任危机

据国际顶刊Nature报道,近期有学者研究了这几年的掠夺性出版情况,发现掠夺性出版集团们似乎化整为零,通过套壳购买正规学术期刊并对其加以“改造”——提高版面费,疯狂扩刊,大量刊发与期刊不符的论文,甚至盗用科研人信息让研究者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期刊编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作为普通科研人,我们是否有方法防范这种侵害。

首先,Nature会报道此事,是因为研究人员们发现,报道中提及的这个问题远比大家过去认为的更加严重。尽管近年来一直有消息传出,大量正规学术期刊收到了不知名实体的收购要约,部分期刊最终还是被收购了,并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这些期刊在被收购后存在“流氓”行为,但它终究只是“传言”,对实际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是缺失的。

对此,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将他们的调查结果发布在了预印本平台Zenodo上:

根据Nature及相关论文给出的信息,这些journal snatchers(期刊掠夺者)污染正常学术期刊的模式拆解如下:

1. 明面上没有出版行业背景的新的小公司成立,并互相之间组成关联网络

2. 新兴小公司通过中介机构等渠道向正规的学术出版商收购正规学术期刊——部分正规学术期刊通过该途径被这些毫无出版行业背景的新兴小公司收购

以上都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尤其是第二步,它跟一般的期刊变更出版社流程一模一样。所以出售这些正规学术期刊的出版商不乏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公司,甚至其中还包括了Nature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

3. 正式拥有正规学术期刊后,将正规学术期刊改造成掠夺期刊:

a.  显著提升版面费  

b.  快速且大量的接收、发表内容存疑的论文,并且大量发表与期刊接收方向不相符的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 

c.  不在期刊官网显示新的期刊所有者,不是未来得及更改,而是故意隐藏 

d.  部分期刊盗用学者信息,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他们列为期刊编辑或期刊编委。

鉴于调查的36本期刊中无人肯正面回应Nature关于他们所有权变更以及期刊运营情况巨变的置评请求,在此我们就不一一列出那36本期刊了。仅展示那些被怀疑可能是掠夺性出版商的公司:在英国注册的Oxbridge Publishing House(牛津剑桥出版社)、英国的Open Access Text(开放获取文本)、新加坡的JCF Corp和马来西亚的Intellectual Edge Consultancy。

那么面对掠夺性出版商如此肆无忌惮的行为,难道就没有办法反制吗?

也不是。

目前,这些所有权变更导的期刊已被Scopus、WOS等主流学术期刊平台从其数据库中移除:运行Scopus的Elsevier公司发言人表示,这些期刊经过彻底调查后,由于所有权的显著变化,且已不再具备被索引的原始水平,故36本期刊均已被移除。而Web of Science则明确表示他们已经收到了人们对变更所有权后的期刊内容质量的担忧,经过再评估,他们已将原本索引的17本期刊中的11本移除,其余6本正在审查过程中。

这些被改造成掠夺期刊的原正规期刊在失去数据库索引后,其盈利潜力必然会大打折扣。而这种损失正是收购者们不想看到的。毕竟他们绕一大圈去购买正常正规的学术期刊去加以改造,就是为了能够利用这些期刊原本的学术界好名声,完成自己的黑心“坏”生意。

作为普通科研人,此事对我们最大的影响莫过于曾经投稿的期刊真的有可能有一天突然间摇身一变,变成了掠夺期刊。我们相信大家是不会主动向掠夺期刊投稿的。这种操作确实对科研投稿环境破坏力极大,那么此操作有法可破吗?

其实,有的。只要举报够及时,期刊索引数据库处理举报暂停索引的速度能够追得上这些掠夺期刊的赚钱速度,让此举变成赔本买卖,那就再不会有掠夺出版商使用这种方法制造掠夺期刊。毕竟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快速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