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57123510
contact@kejianyi.cn

怎样打破“学术孤儿”这种困境?

“学术孤儿”也称“学术个体户”顾名思义,就是因为人脉不足,在学术圈被边缘化的人。但其实有点狭隘了。

▋什么情况下会“被动”成为“学术个体户”?

1、外来和尚,领导的资源都给亲学生。国内毕业直接留校的研究生,会比海归人才更容易被推荐,因为导师和学校对其学术与非学术能力都有一定的了解。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句话放到学术圈也是一样的,确实会给你的科研路带来很多便利。而且国外留学归来的老师,缺乏对国内的了解,特别是高校对教师的衡量标准,融入单位也会感到吃力。

2、整个学校只有你自己研究这个方向,资源没办法共享。如果你的研究在校内并没有相关的课题组,可能需要被迫“单飞”。这个确实很无奈,搞学术就是坐冷板凳,不到最后出成果的那一刻,你所有的努力都不被认可。

3、性格问题。不喜欢交际,只想安安心心的做自己的研究,做好教学。其他一概不管不问。

▋怎样打破“学术个体户”这种困境?

1、认清劣势的同时要清楚自身的优势。将自己的科研经验与国内的热点结合,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积极申报项目基金,做好学术成果积累。

2、融入团队。加入学校课题组,即便研究方向有出入,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利用好人脉。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课题组都比较欢迎青年人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且可以在团队中快速成长。

3、适应环境。在新单位尽快熟悉本单位的游戏规则和利益分配机制,尽可能利用单位现有的条件去展开工作。如果只依靠发表文章或者教学就想在高校生存下去,还是有困难的。因为需要考核的项目很多,并且每个单位的要求都不一样,仅靠自己一个人就把所有的要求都完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也有少数能完成的人,但毕竟是少数。

▋如果就不想费力去打破“学术个体户”这种困境呢?

没有显赫的光环、没有大咖朋友圈、没有广泛的经营、不想要去做无谓的社交,只想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么做“个体户”也没什么。坚持自己热爱的,我们始终要相信,在学术路上,坚持具有放大效应。“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学术之路漫漫,我亦有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