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对教师职称评审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如今,高校评职称越来越看重教师的教学表现。许多学校已经在职称评审中加入了教学考核环节,有些地区和高校甚至要求教师的教学考核结果须达到优秀或良好以上。
教学考核在职称评审中的应用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师职称申报条件》规定,评选教学为主的教授,年均授课需在180课时以上,且教学质量评价至少有三次被评为优秀;评选教学为主的副教授,年均授课需在240课时以上,教学效果良好,且教学质量评价至少有两次被评为优秀。
湖南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课程教学考核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全省高校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时,课程教学考核等级必须合格;申报副教授、教授职称时,课程教学考核等级必须达到良好以上。教师课程教学考核的结果同时作为申报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和条件。
中国海洋大学发布的《以“四个聚焦”深入推进教师职称评聘改革》一文中提到,学校在教师职称评聘改革中加强了教学质量效果评价,明确申报教授职称须参加本科课程教学评估并获得良好以上等级。
吕梁学院教务部网站发布的《2023年晋升职称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评价办法》指出,凡该校教师晋升讲师、副教授、教授专业技术职务都须进行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教学能力考核评价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当年评审,总体淘汰率不低于15%。
晋中学院也规定,凡晋升教师系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参加教学考察并有评价意见。没有参加教学考察或教学考察不合格者,不得参加晋升评审。教学考察实行分层级、分型淘汰,淘汰率不低于10%。
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在以往部分高校的职称评审体系中,科研成果往往被赋予更高的权重,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常常被忽视或低估。这导致一些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而忽视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
随着“破五唯”改革的深入,这一现象逐渐得到了改善。许多地市和高校的职称评审标准逐渐转向更加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贡献的方向。教学工作在教师职称评审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表现和成果成为更加重要的评价指标。
教学考核的具体实施
西安邮电大学
自2019年起,西安邮电大学实施教师职称评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工作,教师系列职称晋升实行“凡升必考”。主要通过督导同行评价、专家评价、教学资料检查、学生评价等方式分层次、多维度对教师进行全面考评。
学校发布的《关于对2023年拟申报正高职称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通知》提到,为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检查,自2023年起,将对所有参加职称评审教学质量考核的教师(包括申请免考核的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实习)报告、试卷批改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
广西大学
申请职称评审的教师须进行教学水平评估,考核包括三部分:首先是课堂随机听课,占总分的40%;其次是教学材料的考核,也占总分的40%;最后是学生评价,占总分的20%。若近两年没有讲授本科课程,该项得分为零,即近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教师不能申请职称评审。
西南大学
自2021年起,西南大学在职称评审教学质量考核中设置了学院教学考核环节,由二级学院开展。考核内容包括教学基本文案、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工作量完成情况、本科生指导等。教学环节考核还抽查教师近三年的毕业论文指导、试卷及成绩登载情况。若出现一般教学事故,教学考核和教学环节考核总分将扣分;重大或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学考核计0分。
完善教学考核和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的教学考核和评价机制是确保教学工作在职称评审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关键。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和评价办法,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职称评审应注重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考察,关注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等方面的表现,以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并为优秀教师提供展示其教学水平的平台和机会,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