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57123510
contact@kejianyi.cn

严查学术诚信:大学教师不端行为五年回溯调查

2023年10月初,一篇题为SrFexNi1-xO3-δ Perovskites Coated on Ti Anodes and Their Electrocatalytic Properties for Cleaning Nitrogenous Wastewater的文章被Materials期刊撤回。该文是原张裕卿团队于2019年2月8日发表的。

此次事件当是张裕卿曾被坐实论文造假,学术不端的余波。
早在2020年11月,某校化工专业退学硕士生吕某整理了123页的举报材料,实名举报其所在学院(时任)教授张裕卿,控诉其在2011年至2020年间多次论文(实验)造假,并以所做的实验、发表的论文多次造假,并使用手段帮助其女儿发表论文……
随后,该校调查认定张裕卿学术不端属实,并与其解聘。去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公布了2022年查处的科研不端案件处理决定(第一批次),张裕卿发表的论文存在署名不实、图片重复使用、数据造假以及项目申请书、进展报告及结题报告中存在虚假信息等问题赫然在目。
Materials期刊此次删稿原因正在于此。该刊编辑部表示,根据投诉程序,对文章进行了调查,但作者无法提供原始数据,主编和编委会对报告的结果不再有信心,因此撤回此文。

在科研领域,学术不端,可谓罪不容诛。

产出瞩目 严查不歇

近年来,我国科研产出规模令人瞩目。
2023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16349篇,占世界总量的30.3%,首次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我国科研论文的质量同样不俗。
截至2023年7月,中国的热点论文数为1929篇,占世界总量的45.9%,数量比2022年统计时增加6.7%,世界排名保持第1位;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5.79万篇,占世界总量的30.8%,世界排名保持在第2位。热点论文指的是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各学科论文在2013—2023年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则为高被引论文。
值得警醒的是,我国论文被撤销情况令人瞠目。根据知识分子公众号文章,全球在2022年有5488篇SCI撤稿,其中中国SCI撤稿2879篇,占全球所有撤稿的52%。其中,出自“论文工厂”、抄袭、数据不可靠和同行评议造假是中国SCI撤稿的四大主要原因。
2023年7月12日召开的全国高校科技创新大会上,教育部负责人强调,要建成教育强国,我国高校在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主要体现在拔尖创新人才和重大原创成果供给不足上,针对学术不端、学术生态建设问题,教育系统要建立营造积极向上、科学有序的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生态,对科技造假和学术不端“零容忍”,坚决维护学术秩序和教育尊严。
2023年4月27日,科技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论文学术不端自查和挂名现象清理工作的通知》。根据该文件,地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需要开展为期3个月的学术不端自查清理工作,清理范围为2018年以来的学术论文。
这意味着所涉高校和机构需要倒查5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自查内容包括且不限于:
#论文是否存在抄袭、剽窃、重复发表等情况;
#论文是否存在伪造通讯作者(邮箱、单位)、伪造或操纵同行评议等情况;
#论文的图片、数据等是否存在伪造、编造、篡改,以及一图多用、选择性使用等情况;
#署名作者是否真实参与相关研究和论文写作,是否存在买卖、代写、代投论文情况;
#实验研究数据是否为作者真实开展研究所得,是否存在未真实开展研究而购买实验研究数据情况;
#论文署名作者是否对论文未作出实质学术贡献,存在挂名现象。并将挂名现象纳入重点治理对象。
各地高校纷纷响应,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相关政策。
在清查范围上,有些学校明确表示要包含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其他作者署名的论文,甚至包括毕业生发表的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等。例如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提出“著作也纳入本次检查范围”;温州医科大学则重点清理科技类学术论文,对于社科类论文、学位论文和已完成查处的论文暂不纳入;西华师范大学强调清理无实质学术贡献的挂名论文……
有媒体报道表示,论文、著作、专利等成果署名本应该按照对科研成果的贡献大小据实署名和排序,无实质学术贡献者不得“挂名”。而“学术挂名”是丑陋的潜规则,本质上是一种学术造假行为,亵渎了学术尊严,破坏了人才公平竞争机制,严重败坏了科研风气。

国外大学 如何应对?

数据造假、论文作假等学术不端乱象可谓环球与共。
甚至有顶尖大学爆出丑闻。美国斯坦福大学第11任校长马克·泰西耶-拉维涅(Marc Tessier-Lavigne)就因此主动辞职。
泰西耶-拉维涅于2016年起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2022年12月,斯坦福大学董事会启动了对其学术不端的审查。审查小组成员发现,12篇泰西耶-拉维涅参与署名的论文中,有多处数据操纵的情况。不过,审查结论认为,未发现泰西耶-拉维涅本人有学术不端行为,但认定他与人共同撰写并发表的一些科学论文伪造数据。
在他作为主要作者的5篇论文中,每一篇在研究数据上都有“严重缺陷”,其中至少有4篇明显存在由其他作者进行的“数据操纵”。审查结果公布后,泰西耶-拉维涅于当地时间7月19日宣布将辞去校长职务。
甚至有造假者为了逃避处罚,被发现论文造假后把自己的姓名都改了。近日,美国犹他大学诚信研究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公布调查结果称,该办公室掌握了显著的证据证明,该校医学院前助理教授伊万娜·佛雷奇(Ivana Frech)博士(在她以往发表的论文中)存在故意伪造数据、修改图片的作假行径。令人惊讶的是,伊万娜·佛雷奇原名伊万娜·德·多美尼克(Ivana De Domenico),作假论文也是在更名前写作的。为了逃避处罚,竟然连夜改姓……
该诚信研究办公室公布依据规定对佛雷奇博士作出惩罚,包括3年内禁止参与相关研究,剥夺参与相关委员会、同行评审团等组织的权利等。
针对涉嫌学术不端嫌疑的教师,美国一些大学通常会遵循如下处理流程:
"
1)初步调查:若有举报或涉嫌学术不端的行为,学校会进行初步调查,包括收集证据、与涉事教师沟通、审查相关文件和记录等;
2)组建调查委员会:如果初步调查发现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学校会组建一个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委员会将负责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就调查结果向学校提供建议;
3)开展调查:调查委员会将展开详细的调查,包括收集证据、审查相关文件和记录、与涉事教授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访谈等;
4)作出处理决定:根据调查结果,学校将做出处理决定。这可能包括对涉事教授的惩罚,如取消其职位、禁止其参与某些研究等。此外,学校还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如撤销已发表的论文或撤销学位等。
"
如果涉事教授对处理决定有异议,可以按照学校的申诉程序进行申诉。申诉程序通常会要求涉事教授提供证据来支持其申诉请求。最终,学校会在官方网站或公开声明中公布处理结果,以便让公众了解学校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立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