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按时顺利毕业可能是所有在读博士生的梦想。然而,对于那些致力于继续从事科研的同学来说,博士毕业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如果想要在科研界持续奋斗,除了少部分天赋异禀、博士期间成果颇多的大神们以外,大部分人想要拿到向往的学校准入证可能都需要进行一轮甚至多轮的博士后研究。
今天,科检易学术将盘点一下国内和国外做博士后的优缺点,供各位尚在选择中的博士们参考。
国内博士后的优势
1. 可选择合作导师,扩展人脉,为日后进入高校铺路
许多选择在国内高校做博士后,甚至是从国外回国在国内高校做博士后的博士生们看中的就是这点。简而言之,要想进入国内高校工作,积累足够的人脉是不可或缺的。
相比于国外回国的“洋博士”,国内的教授们可能更愿意将博士后名额留给在自己手下做了几年博士后的“土博”,毕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家对彼此更为了解,不存在合作破裂的风险。
此外,许多高校每年都会为本校的博士后设立一定的比例的师资岗位。总的来说,去某个高校的强导师手下做博士后对于想要进入该高校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2. 薪资丰厚,补贴较多
也许这一点会让大家感到意外,为什么国内的博士后工资会比国外的高呢?事实上,随着国内对于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各种博士后补贴项目层出不穷,国内博士后的工资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例如,广州、深圳、天津等沿海发达城市就有针对博士后每年近20万元免税补贴的政策,同时博士后出站还会提供一笔不菲的安家费。
重庆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也曾提供每年30-40万元的博士后招聘条件,即使放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也极具吸引力。
3. 熟悉环境,成果相对更容易出,且离家近
国内和国外的科研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可能在国内已有人在做的方向,在国外完全没有人涉足。如果你在国外做博士后,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从头学起,出成果的速度相对于留在熟悉环境中的同学来说会慢很多。
此外,如果你之前从未出过国,第一次长期在国外可能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适应。在这段时间里,你可能无法产出太多成果。
国内博士后的劣势
1. 内卷现象加剧,政策不确定性极大,容易遇到问题
相信近年来关于不良高校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压榨的新闻大家都有所耳闻,有些高校占据着声誉,不担心找不到人,甚至要求部分甚至全部退还博士后期间的工资福利,简直将博士后视为使用后即弃的消耗品。
因此,在入职前一定要多方打听,慎重选择,避免遭遇不必要的困境。
2. 缺乏海外经验,对未来的职称晋升可能造成影响
许多高校对于内部人员的晋升通常都要求在过去的八年内累计一年以上的海外工作经验。如果博士后是在国外完成的,通常这一要求就能够自动满足。但如果不满足,为了晋升可能还需要在国外待一段时间。
国外博士后的优势
1. 拓展海外人脉,提高论文质量,便于日后职业发展
首先,国外博士后累积的人脉圈自然比国内更加国际化,对于日后寻求国际合作非常有帮助。
其次,由于语言和先发优势,发达国家的科研相对于国内来说更注重论文质量。国外的科研相对更加纯粹,不会像国内一样有各种杂。
国外博士后的劣势
NO.1 国内人脉缺乏,回国可能会“无人关照” 既然是国内博后的优势,那自然这就是国外博后的劣势。科研界无论在哪里都是讲圈子的,你如果在圈子里没有人愿意保你,或者愿意拉你一把,你都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能达到和别人差不多的起点。 博士和博后都在国外度过的同学可能对这点体会更深刻。当然,如果你本来的目标就是留在国外,不打算回国了,这一点劣势自然对你不算什么。
NO.2 国外环境相对安逸自由,回国之后可能不太适应 凡事有利必有弊,既然享受了国外的轻松生活,回国之后可能一时半会比较难适应。而且国外多数对于论文的追求比较重质而轻量,这对于发表论文数量有一定要求的高校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